小七平台官网
你的位置:小七平台官网 > 新闻动态 >

12月轿车销量TOP20:冠军无悬念,16款车月销破2万


发布日期:2025-02-02 19:32    点击次数:65

2024 年的国内汽车市场,整体态势相当不错,批发销量、生产量等,均创造了年度历史新高。尤其是年底阶段,国内车市"翘尾"现象明显。乘联会公布的 2024 年 12 月销量数据显示,12 月国内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达到 307.5 万辆,同比增长 12.3%,创历年各月新高。

从三大细分市场的具体表现看,SUV、MPV 市场去年 12 月的销量增幅都非常明显。其中,SUV 市场 2024 年 12 月售车 168.8 万辆,同比增长了 21.4%;MPV 市场 12 月售车 14.6 万辆,同比也实现了 25.3% 的同比增幅。

相对而言,轿车市场整体的月度表现虽然也在增长,但增幅就要逊色不少。去年 12 月国内轿车市场共计售车 124.1 万辆,同比微增 0.8%。当然,虽然整体看增长势头上有所欠缺,但从具体车型的表现看,也不乏亮点。12 月有 4 款轿车产品月销量在 4 万辆以上,月销量超过 2 万辆的轿车产品,更是多达 16 款。

A00级市场:微型电动车需求再次爆发

乘联会公布的销量数据显示,去年 12 月,国内已经统计到销量的 A00 级轿车一共有 17 款,清一色全都是纯电车型。这其中,作为细分市场上连续多年的霸主——宏光 MINI EV 再次交出夸张的年底市场表现,成为去年 12 月国内市场上销量第二高的轿车产品。

宏光 MINI EV 可以说是国内微型车市场真正实现爆发的最大功臣,2020 年 7 月上市以来,这款车基本上都是细分市场的销量冠军。虽然过程中,宏光 MINI EV 也曾出现过短暂的市场低谷期,但不得不说的是,在这几年竞异常激烈的国内新能源车市场上,能够持续保持细分领域的排头位置,还是比较少见的现象,说明的道理很简单,宏光 MINI EV 的市场定位和市场竞争力,都很有优势。

宏光 MINI EV,图片来源:上汽通用五菱

宏光 MINI EV 主打"代步车"的定位,抓住了城市短途出行和乡镇日常代步的用户需求,凭借价格优势和好开好停的产品优势,很好的覆盖了接送孩子上下学等日常短途通勤用车场景,锁定了一个很容易被忽视但其实规模相当可观的市场基本盘。

此前之所以会出现一段时间的市场低谷期,倒不是因为细分领域的需求不存在了,而是因为大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产品升级滞后导致的。从大环境上看,细分市场可供选择的车型越来越多,再叠加价格战带来的高级别车型市场下探,显然都会增加宏光 MINI EV 的市场竞争难度。当然,新能源车补贴的持续退坡,也曾是国内小微型车市场出现规模萎缩的重要原因。此外,之前一段时间内,宏光 MINI EV 的产品升级速度,和市场上用户需求的实时变化,也没能特别对齐。 换言之就是,种种原因综合影响下,导致了宏光 MINI EV 的市场表现出现了比较大的波动。

但最近几个月,宏光 MINI EV 月度销量的持续回暖,还是足以证明,国内微型电动车市场的潜力,依旧巨大。细分市场上,除了宏光 MINI EV 这个超级霸主之外,近期还有多款车型表现也相当不错。

长安 Lumin 同样是一款用户基础相当不错的微型电动车,去年 12 月,长安 Lumin 交出了接近 1.5 万辆的月度销量,是 A00 级微车市场上的销量亚军。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宏光 MINI EV 和长安 Lumin 这两个细分市场上的"老炮儿"外,最近几个月,还有两款比较新的"面孔",也闯入到了 A00 级市场的畅销车阵营,奔腾小马、熊猫 mini 两款车,去年年底也都实现了月销破万。

A0级市场:自主电车全面领跑

国内 A0 级轿车市场虽然还有不少燃油车的"身影",但真正算的上跑量的,基本也都是自主品牌的电动车产品。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满足 guonei 用户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之外,自主 A0 级电动车产品,也正在逐步成为自主汽车出海的主力车型,未来这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也颇具看点。

合资 A0 级轿车也曾经辉煌一时,飞度、威驰、瑞纳、焕驰、 POLO、晶锐,玛驰,嘉年华,赛欧、雨燕,马自达 2 等,都曾是细分市场上的热销产品。最近几年,合资车企对小型车市场的重视度明显下滑,此前一年至少也要投放十数款新车,但现在,合资车企几乎已经不再投放新款小型轿车,许多曾经的"明星款"车型,不少也已经停产或退出,在售的车型大多也都停止换新,导致竞争力全面下滑,市场份额不断被挤压。

反观自主市场,虽然也很少再投放新款燃油小车,但在新能源赛道上,小型电车的竞争力正在全面凸显。比亚迪是国内小型电动轿车市场上的绝对领跑者,一家企业基本占据了细分市场 8、9 成的份额。旗下海洋网的小车"双子星"海鸥和海豚,上市以来热度都是居高不下,尤其是海鸥,市场成绩堪称耀眼,上市之后 16 个月,累计销量就突破了 50 万辆,刷新了同级车型的最快上量纪录。最近三个月,这款车的月销成绩更是不得了,连续三个月月销量都在 5 万辆以上。海豚的表现也不错,最近几个月,走精品小车路线的海豚,月销量也都稳定在了 2 万辆以上。

图片来源:比亚迪

五菱缤果是细分市场上,唯一还能勉强算作是比亚迪"双子星"竞争对手的产品。

上市以来,凭借高性价比的优势,五菱缤果获得了比较高的市场热刻度。事实上,无论是产品定位、外观设计、空间表现,还是配置水平、动力、续航表现等,五菱缤果都算是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不出意外,维持当前的市场热度难度不大。

但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五菱投放缤果这款车的初衷,其实并不是走性价比路线,五菱想要达成的目的是通过这款精品小车,逐步实现品牌向上的突破。但事实证明,效果并不明显,缤果实际上还是在拼性价比。

此前的五菱品牌,性价比高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这个形象一方面确实为五菱积累了不少品牌信任度,让五菱旗下产品在低端市场上,具备了其他品牌很难企及的优势;但另一方面,也持续加重着五菱品牌市场向上突破的难度,不论是油车还是电车,五菱好像都被锁死在了低端市场上,此前的多次市场向上的尝试,基本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国内小型轿车市场上,最近又"冒"出来了一款不错的黑马产品——吉利星愿,虽然去年 12 月依旧没有进入到轿车销量前 20 榜单,但这款刚刚上市两三个月的新车,市场爬坡速度也堪称惊人,去年 10 月上市以来,吉利星愿的月销量一直都稳定在 1.5 万辆以上,后续表现,值得期待。

A级车市场:比亚迪大战合资"群雄"

A 级车市场一直以来都是国内车企份额争夺战的主阵地,因为这个细分市场的的受众最广。一款价格亲民的 A 级轿车,既能满足年轻人初入社会对一辆汽车产品的渴望,又能满足家庭单位的日常出行需求,车市兵家必争之地,不外如是。

当前的国内 A 级轿车市场,已经从原来的合资为主,转变为自主品牌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比亚迪,与一众合资家轿"大混战"的整体格局。

可以这么说,传统燃油 A 级车领域,主流合资品牌凭借多年以来积累的品牌口碑和产品实力,依旧还占据着主导地位。如大众速腾、大众朗逸、日产轩逸、丰田卡罗拉等车型,都是国内市场上畅销多年的常青树产品,虽然近两年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但凭借着大幅度的终端让利和不错的"群众基础",还是基本保住了市场基盘。去年 12 月,速腾、朗逸、轩逸的月销量都在 2 万辆以上,卡罗拉也交出了接近 1.8 万辆的月销成绩。

说合资 A 级油车的市场压力越来越大,是因为近几年,自主新能源产品,在 A 级车市场上的崛起之势,异常迅猛,而这其中,尤以比亚迪旗下产品为最。秦 PLUS 凭借超 4 万辆的月销量,拿下了 2024 年 12 月国内 A 级轿车的月度销量冠军,驱逐舰 05 的表现也不错,12 月销量也在 2 万辆以上。

秦 PLUS 和驱逐舰 05 在 2024 年再次迎来新的市场突破,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性价比高。售价不到 8 万元的入门款车型,就能标配 12.8 英寸的自适应旋转悬浮屏以及 DiLink 智能网联系统等,与同价位的产品尤其是同价位的合资车相比,产品力优势非常明显。其二是用车成本低,比亚迪持续升级的 DM 混动系统,既解决了用户的续航焦虑,还在持续拉低着插混车型的亏电油耗水平。比亚迪的插混车,在燃油经济性方面的优势,也已经是有口皆碑。

B级车市场:价格防线全面松动

之前聊起 B 级车,判断的标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看车身尺寸,主要是轴距要超过 2700mm;二是看售价,此前大部分的合资 B 级车,售价基本都维持在 20 万元以上。但现在,随着越来越多的自主 B 级车加入到细分市场的竞争行列,国内 B 级车产品的尺寸是越来越大,但售价却是持续向下。对终端用户而言,买到物美价廉的 B 级车产品,已经从梦想照进现实,而这个过程中,国内 B 级车市场的整体格局,也在经历着颠覆性的重塑。

去年的 5 月底,比亚迪发布了第五代 DM 技术,并同步上市了两款新车型:秦 L DM-i 和海豹 06 DM-i,两款车都推出了 5 版本,售价 9.98 万元 -13.98 万元。

国内 B 级车市场上真正意义上的破而后立,也正是从这两款比亚迪新车投放市场开始的。

两款起售价不足 10 万元的 B 级轿车,秦 L DM-i 和海豹 06 DM-i 的出现,对传统 B 级车市场的冲击,绝对是颠覆性的。更关键的是,秦 L DM-i 和海豹 06 DM-i 是比亚迪第五代 DM 混动技术的首发车型,可以说是吃足了新技术发布后的市场红利。高达 46.06% 的发动机热效率、低至 2.9L 的百公里亏电油耗等,在刚发布的阶段,都堪称是震惊整个行业的大新闻。凭借性价比和节油效率方面的优惠,两款新车都迅速成为了国内新能源轿车市场上的"当红炸子鸡"。

秦 L DM-i,图片来源:比亚迪

秦 L DM-i 和海豹 06 DM-i 的低价入市,带来的连锁反应就是国内合资 B 级车市场的内"卷"态势,持续加重。不断下调终端售价之外,不少合资 B 级车还通过推出新的年款车型,开启了所谓的一口价模式,直接送上了大幅度的官方降价。

以去年 12 月销量最高的合资 B 级车帕萨特为例,去年 9 月 10 日,上汽大众推出了帕萨特 2025 款出众款,采用的就是"一口价"策略,售价只要 15.99 万元起。新款低价车型的推出,对市场的影响堪称是立竿见影,去年 9 月之前,帕萨特的月销量已经连续半年未能突破 2 万辆大关,去年 9 月及以后的 3 个月,帕萨特的月销量均在 2 万辆以上。去年 12 月,帕萨特的月销量更是创纪录的提升到了 3.2 万辆以上,而该车型上一次月销超 3 万辆,已经是 10 年以前的事情了。

自主新能源 B 级车性价比已经拉满(从趋势上看,特斯拉 Model 3 在国内的售价,整体上也呈现下滑态势),合资 B 级车也在持续优化着定价策略,再加上不少传统的豪车品牌也通过入门级车型的价格下探,冲击着 B 级车市场的固有格局,可以预测,未来细分市场上的优胜劣汰之争,势必还要进一步加剧。卷价格、卷配置、卷科技感等,之后一段时间,大概率还将是国内 B 级车市场的常态。

C级车市场:自主也顶"半边天"

C 级车市场是传统意义上的豪车市场,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自主新能源品牌完成高端化的突破,在 C 级车市场上,也开始越来越多的出现自主产品。当前的国内 C 级轿车市场上,已经不再以品牌出身"论英雄",各大汽车品牌,只要有底气,就都可以在这个阵地上,展示自己的技术实力和品牌魅力。

当前的国内 C 级轿车市场上,也已经是自主产品持续领跑的大行情。

2024 年 12 月,比亚迪汉再次交出了超 3 万辆的月销数据,是 C 级轿车市场上的月度销量冠军。2025 款的比亚迪汉,在提升产品力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下探了用户的购入门槛,性价比优势非常明显,而且新车上还应用了比亚迪的一系列"黑科技",标配的 FSD 可变阻尼悬架系统,插混车型换上了第五代 DM 混动技术、高配车型上的云辇 -C 智能阻尼车身控制系统、顶配车型上的"天神之眼" 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等,都在进一步提升比亚迪汉的市场竞争力,市场需求也相应的继续水涨船高。

不错的产品力之外,小米 SU7 的主要优势体现品牌力上,小米品牌的市场号召力、雄厚的资金、先进的生态布局以及高效的营销策略等,都是支撑小米 SU7 现象级市场表现额重要原因。今年,小米还将投放第二款量产车小米 YU7,庞大的粉丝群体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究竟还能不能再次让小米汽车创造奇迹,值得我们保持期待。

小米 SU7,图片来源:小米汽车

盖世汽车研究院认为,小米和鸿蒙智行的情况类似,都有希望成长为百万量级的车企品牌,且能改变游戏规则,对传统汽车行业产生全方位影响。比如说,对传统豪车市场的冲击,就是"小米汽车们"带来的一个重要影响。传统"豪强" BBA, 在 C 级车市场上争夺份额的已经难度越来越大。BBA 虽然在燃油车市场上依旧具备优势,但当下的高端市场之争,显然已经不再局限于燃油车领域,油、电之争,才是更重要的趋势。

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自主新能源技术的持续进步,自主新能源 C 级轿车在细分市场上的主导地位还将进一步加强,BBA 想要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加速新能源转型的步伐,也将会是必然的选择。





Powered by 小七平台官网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